《八佰》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时间:2020-09-04 23:13:24阅读:135
截至8月31日,《八佰》票房已突破20亿元。它云集了王千源、张译、姜武、欧豪、杜淳、魏晨、唐艺昕、李晨、梁静、俞灏明、刘晓庆、姚晨、郑恺、黄晓明、阮经天等实力派演员,阵容强大,个个演技精湛,角色代入
  • 战争片战争
    管虎筹备10年之久的新片 确定于下半年开机 影片改编自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四行仓库守护战”四行孤军的故事 汇聚…

截至8月31日,《八佰》票房已突破20亿元。它云集了王千源张译姜武欧豪杜淳魏晨 、唐艺昕、李晨 、梁静、俞灏明 、刘晓庆、姚晨、郑恺 、黄晓明、阮经天等实力派演员,阵容强大,个个演技精湛,角色代入感极强。

看完《八佰》电影我认为可以用影片一句台词来形容:“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用陈毅元帅的话来说就是:“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是:

电影开头以字幕形式把历史背景都讲解清楚了。

《八佰》聚焦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家国史,对全体国人而言这是不行忘却的历史;

八佰壮士(实则四百多人)以少敌多,顽强击退了敌人十余次进攻,其英勇业绩和爱国气节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这世界上本没有什么英雄,有的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自告奋勇的凡人!

最后,守军升起光天化日旗,用血肉之躯守护国旗不倒的画面,让人为之动容。舍身取义,力战到死,国旗之下,永无懦夫。

电影还原历史场景,让人有极强的代入感。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幕,还是这样的一个壮举,战士浑身绑满了炸弹做人肉炸弹的场景一样,都是后人应该铭记的业绩。我想,在战士高呼着自己的名姓,高呼“忠孝难分身,吾辈当许国”时的场景必然惹哭了不少的人。

《八佰》是走了小人物的路线以后,完全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群像。

从场景构建、视觉效果、场面调度、以及摄影美术,各个方面来说确实代表了目前国内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八佰》当之无愧是一部标准的“中国”“好电影”。

不是:

整个淞沪会战的始终都在贯彻这种基调。

这种夹带私货的电影,无非就是邀卖情怀。场面弄的气势恢宏点,弄点视觉盛宴的工具。总之是散发着泛娱乐化的铜臭味。

还是回到电影本身上来看,作为一部抗战电影。《八佰》在人物的塑造上缺乏一些主次的要素在里面。

可以理解的是导演在视觉冲突上加上了苏州河两岸的强烈对比。然而这样的对比的确是有些刻意而为之。

对战争稍有领会,对那种日军蚁附登楼,而守军连外围观察哨都没有;芥子毒气弹用尿就能防毒;每天的战斗只有一小场,其它时间聚在一路吹拉弹唱毫无压力;人体炸弹可行,却不行用沙包炸弹代替,而要排队人体炸弹;用冲锋枪打落战斗机;用士兵尸体堆积去举旗——之类的剧情感到不成理喻。所以很多观众也认为这是一部精装版抗日神剧罢了。

上海的晋元路,晋元中学,晋元广场是虚的吗?

在国民党1975年拍摄的《八佰壮士》中,就浓墨重彩地塑造了谢晋元将军的光辉形象。

他身为军人,以身许国,危难之际也顾不了老婆孩子,更可贵是在收到撤出四行仓库的命令以后,精神面临崩溃。

这是对国民党当局的惊天一问,《八佰》中有这样的表达吗?

电影是很神奇的艺术。

既能戏说历史,也能严厉写史,《八佰》明明是严厉写史的态度,最后却完全弄成了商业娱乐大片。

国家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审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行让资本胡来,不行让某些人心中只有生意,却还要和观众谈主义。

最后,这是一场真实战斗,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政治行动。

对谢晋元说“这场战斗本来就是表演,战争背后都是政治”。

当战争拍成电影,电影用一种戏谑的口吻赤裸裸地说出了当时中日国力巨大差距下,令人荒诞以后又心酸无比。

既然是电影,就不行完全回归真实,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炫彩的手法、无关事实。

生活中充满了“是”与“不是”,每小我的评判标准也差别,不行同日而语;

从内心出发,你喜欢就是“yes”,不喜欢就是“no”,仅此而已!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