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八佰》。之前很多人看过点映了,口碑也轮了一波。
今天是全国正式上映的日子。值不值得买票,能不行带着孩子,要不要买IMAX,看完今天这篇推文。你可以自己决定。
'多带上两包纸巾,带个备用口罩,否则你可能会戴着糊上鼻涕的口罩回家。'
邀请每一小我去看《八佰》时,我都会这么说。
但电影结束的那一刻,我脑子里完全没有这个想法,只是空白。灯光亮起,我擤着鼻涕抹着眼泪,静静地看着片尾制作名单的滚动。
已经晚上十一点了,影院中没有人站起来,很安静,前排一家三口悄悄带了杯奶茶进来,一口没动。
等不知多久散了场,我胡里胡涂走在街道上,意识才渐渐回笼,这是从地狱出来了啊。
《八佰》无疑是悲壮的,甚至悲壮到你不敢买上一张imax的票清晰地听上一声声枪响,看清一条条生命是怎样流逝。
#以下涉及部分剧透#
影片的一开头,一支从湖北赶来支援的军队抵达了上海。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甚么是战争,只是想来看一看上海的繁华。
这样的一支队伍遇上了日军,慌乱当中被冲散。鬼使神差之间,一小股人被当成了逃兵抓进了四行仓库。
当时,淞沪会战已激战70余日。10月26日,大场镇失守,战况不容悲观,大部队已经开始从上海撤退保全自己。然而,为了在国际会议上取得同情和支持,88师524团1营奉命留下固守抵抗。
而四行仓库,就是这支军队固守的阵地。这支军队中共有四百多人,其中不少还是在路上抓来的'杂牌军逃兵',然而为了迷惑敌人,他们谎称八百人在此据守。
后史称其为'八佰壮士'。
然而历史终究是身后之事,眼下,他们需要做的是还是拿命演好这真刀真枪的戏,抵御日本大军的侵略。
既然是演戏,看客自然少不了。
苏州河对岸,他们守卫的同胞正打着麻将听着戏。
天上,西方观察员们拿着千里镜观战。
日方虽然顾及着仓库内的汽油会把对岸的租界夷为平地不敢使用重炮,但看其人数兵器说一句大军压境绝对不会夸张。
天色微亮,日军大军便开始了袭击。子弹轰鸣,手榴弹在身上炸开,每一帧都染上血和肉沫。
然而这仅仅是第一天,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每一天,都是他们拿血肉之躯堵住枪口的一天。
但,差别于那些血腥暴力的游戏,这里还有一闪而过的悲壮细节。
子弹打不穿底下埋伏着的日军的屏障,士兵们便在身上绑上炸药,一个个排着队跳下去,炸出窟窿。
第二天,一个士兵问长官:'今天真的轮到你跳了吗?'
长官毫不在意,说了一句'都排好了',没有一丝慌张。
片中的群像,虽然被有些人诟病“沦为工具人”,但每小我身上,都挺有意思。
张译 ,片子里的老算盘,懦弱胆小,每时每刻算计着怎么让自己活下去。
王千源 ,狠戾的痞子兵,时刻叼着一根烟,但却连女人的手都没好意思牵过。
姜武 ,一个北方大老爷们儿,众兄弟口中的'瓜怂',见到了子弹躲得比谁都快。
让我最惊讶的还是片中一个天不怕地不怕不要命的兵,直到最后对着演员表我才知道这个居然是魏晨 。
看着群像戏中的每一小我演得纤毫毕现,无论是老戏骨还是新秀实力都在线,该去吹爆它了?
看看曹郁手下一贯柔和细腻的摄影,看看这仿佛油画般的色调,看看这战争片终于不是大颗粒的粗糙画风了,该去吹爆它了?
对不起,在这一部电影上,我很难忍心用上'吹爆'这个带着一点雀跃夸耀意味的词。
最后一场战役来临前,长官安排着烧热了苏州河里的水,给众人一班一班轮过去洗澡。叫到七班时,魏晨饰演的班长朱胜忠大声喊到,带领着一个班走进去。
但他身后没有跟着任何人。花名册上,这个班名字被红线逐一划去,只剩孤军。
结尾处,八佰壮士大撤退,一批人接下一个必死的任务——为兄弟断后。姜武所饰演的老铁自愿选择留下。
在前半段影片中,他脸颊被子弹划伤,顶着两片对称的纱布滑稽地躺着四处躲藏,同伴弟兄'瓜怂瓜怂'地叫他。
最后,他选择留下,登顶四行仓库,舞起刀唱了一出《定军山》。
而《定军山》,讲述的是老将黄忠被诸葛亮激将后出战,斩杀夏侯渊夺得定军山的故事,又名《一战成功》。